·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风采 | 畲乡旅游 | 民生在线 | 景宁教育 | 人文畲乡 | 《畲乡报》 | 景宁微博
专题专栏 | 部门纵横 | 企业在线 | 法制在线 | 生活资讯 | 读图时代 | 便民公告 | 问政直通车 | 景宁网视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民生在线 > 社会广角

扎根家乡 青春绽放——我县村级组织换届,80后成独特风景

/jnnews/ 中国景宁新闻网  2017年3月1日 17:22  

   高尚树准备了5年,终于鼓起勇气走出这一步。出生于1985年的他,2月20日被选为沙湾镇本岱村村委会主任。“尚树这个孩子实在,还当过兵,他说的几个事都好。”80岁的村民高日饶对记者说。“我就想当一个守护我们村的兵。”高尚树2008年复员,2012年起回到县城工作。县城的发展与家乡的滞后,在他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岱头、本岱两个自然村间的路要先修,解决大家出行的“老大难”;建一个老年活动场所,让村里的30余名留守老人有个消遣的地方……站在台上表态时,看到台下一张张熟悉的面孔,“紧张到手里都是汗”的他逐渐变得自信,把心里“盘算”了多年的想法一一托出。
  树要长在土里,青春要安放在村头村尾的点点琐事中。这次村级组织换届过程中,县有关部门积极引导外出有为青年“回归”,为偏远山村新农村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在省市村级组织换届试点乡镇沙湾镇,一下子有23名80后、90后当选为村干部。

  梧桐坑飞来“金凤凰”
  梧桐坑是条溪,穿行于蜿蜒曲折的浙南大山。梧桐坑也是个村子。出县城向西南,溯溪30公里即到。村曾以溪得名,溪现以村闻名。村民说,有这样的变化,是因为村里飞来了一只“金凤凰”:现年31岁的村党支部书记余桂娟。有山有水有好风光。近年来,梧桐坑的金字山游步道等旅游资源逐步开发,去年已有1万多人来休闲旅游,骑行登山。特别是去年9月,一群杭州客人涌入这个小村庄,很喜欢村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民宿经济是余桂娟为村里找的一条发展路。为了给大家示范,去年8月,余桂娟掏出积蓄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她把民宿起名叫“梧桐树下”,让这个曾经脏乱差的村子有了诗情画意。现在村子里第二家民宿已经建好,准备开张;另有四五户农户表达了意向。“以前没想到她能待下来,现在相信她一定能做好。”80多岁的老支书杨加存说,为了改变村貌,余桂娟多次穿着筒靴、带着手套,领着大家一起搞卫生。22岁就被选为村委委员,5年前被选为村支书,去年又被选为市县两级党代表,余桂娟对回村参选村干部的年轻人来说,是鼓励,也是标杆。“在农村近10年,也有人问过我,你年纪轻轻为什么要留在村里?言下之意农村不是一个发展的好地方。”余桂娟说,事实证明,即使在农村,青春同样可以精彩。

  严坑村有了新气象
  从梧桐坑村沿溪而上16公里,经过一段曲折的山路,就到了严坑村。虽然已经过去了好长时间,但村里人还沉浸在正月初二那天的热闹中:严坑村搞了村里首届“春晚”。“精彩!”村党支部书记潘小军说,作为这次“春晚”的策划人和主持人之一,严丽萍虽然是刚上任的村支委,但做得“很到位”。这台“春晚”搭台有些简陋、设备有些简单,却让村民们一同感受到许久未见的开心和热闹。“这只是我一个小小的心愿。我也没有想到会这么成功。”这名90后女孩是我县一家银行的职工,她的微信签名写着:不要在这个本应该努力拼搏的年纪去选择安逸。也因着这句话,抱着想给村里做点事的简单想法,今年1月19日,在家人和邻居的支持下,她回村竞选。
  “农村本来是很活跃的,现在需要新的血液。”严丽萍说,策划“村晚”过程中,她安排村民表演节目,有些六七十岁的大妈争相报名。她们有些生疏但又自然的举手投足,她们皱纹后的顾盼生辉,让自己触摸到了乡村的美好,看到了自己为之努力的目标——舞台很小,村民的世界却很大;“头衔”虽小,被爷娘伯婶认可的感觉却很好。

  蔡湖村多了新空间
  蔡湖村是个云遮雾绕的山村,从严坑村出发,开车有近1小时的山路。偏远背后,85后吴盛敏却看到了“大商机”:“我们村山好水好环境好,农副产品味道好。我想通过‘互联网+’,让村民们的农家鸡、有机蔬菜走出大山!”这也是村党支部书记吴行林和500余名村民所希望的。只不过吴行林已50多岁,村里现在又都是“留守部队”,掌握新技术有些吃力。还好,他们等到了吴盛敏。“我原来在上海、江苏、杭州等地做电子商务,现在家乡发展好了,准备回家创业。这次竞选村干部就想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帮村里建一个电子商务平台。”吴盛敏回忆说,竞选当天,他怕自己说的“电子商务”大家听不懂,没想到,现在连上了年纪的老人都知道“做生意全在网上做了”。
  农村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新血液,也要有新技术。这些年,景宁尤其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在外创业商人,回乡创业就业,给他们在信息服务、项目开发、开业指导等方面提供周到的服务。
  “我也被人问过,你一个年轻人,到村里做什么?”吴盛敏的答案是这样一个个故事:畲家乌米饭、畲祖烧陶器、畲家彩带……这些曾只在偏远农村才能找到最纯正技艺做出来的物品,因为一批年轻人,现在已成了市场的“宠儿”。

来源: 畲乡报  作者: 金春华 彭凌飞 陈玉晶  编辑: 徐悄峥

相关文章

景宁畲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3号 浙ICP备10054091号

中文网址:景宁新闻网 地址:人民中路9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投诉电话:0578-5087699 mail:zgjnxw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