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风采 | 畲乡旅游 | 民生在线 | 景宁教育 | 人文畲乡 | 《畲乡报》 | 景宁微博
专题专栏 | 部门纵横 | 企业在线 | 法制在线 | 生活资讯 | 读图时代 | 便民公告 | 问政直通车 | 景宁网视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部门纵横

景宁:践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提升小城镇水生态环境

/jnnews/ 中国景宁新闻网 2017年6月8日 11:26 

  中国景宁新闻网讯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景宁畲族自治县在此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中,积极践行《浙江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导则》倡导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将“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理念贯穿于全县19个乡镇的整治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全面提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水平和水生态环境品质。

  一是“渗”“滞”结合,提高不透水面积

  “渗”主要指尽可能保持原有生态和水文特性,加强自然的渗透能力,减少地面硬化,合理控制不透水面积,避免形成大量地表径流。“滞”主要通过设置生态滞留区用于延缓短时间内形成的雨水径流量。首先,在规划中充分挖掘利用拆违后的空地、墙角闲置空地、宅间空地,不盲目进行硬化处理,根据村民实际需求,选用乡土植物或序化种植蔬菜进行绿化,以“点缀式”增加可渗水面积。其次,在材料的选用上尽可能采用可渗透材料,如新建的公园、停车场、休闲广场等区域采用透水地砖、生态碎石、卵石等材料铺设,实现多点渗透,源头分散。再次,利用道路旁废弃的宅基地,保留毛石墙基及部分夯土墙,通过种植乡土植物或蔬菜构建多个生态滞留区,延缓径流高峰的形成。以该县大漈乡为例,通过上述多种措施结合,实现了整个规划范围内不透水面积占比控制在15%以下。

  二是先“蓄”后“净”,恢复水生态环境

  “蓄”主要是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存储降雨,达到调蓄错峰的目的。“净”则主要通过土壤、植被、生物等对水质产生净化作用。景宁小水电站众多,致使很多乡镇的溪流都有断流现象,村域内水生态环境亟待恢复。首先,通过合理布设拦水坝、汀步等措施,人工构建适合存蓄的地形地貌。雨量小时可作为池塘水景,雨量大时则呈现出叠溪小瀑的效果,也可实现溪水下渗回补。目前,全县沿溪而建的15个乡镇中已有拦水坝40余座,规划新建10余座。其次,在拦水坝构建的人工蓄水区域,通过养殖鱼类、种植水生植物等措施,既可以形成景观节点,也可以有效净化水质,保持良好的溪流水环境。再次,以穿乡(镇)溪流为主轴,串联流域范围内现存的低洼地、坑塘,提高水系网格的连通和整合,形成一系列具有蓄、净水功能的水生态微系统,达到“蓄”“净”双重目标。

  三是活“用”减“排”,构建城镇海绵系统

  通过“渗”“滞”涵养水源,再通过“蓄”将雨水留在原地,“净”化后“用”在原地,利用一系列低影响的开发措施构建一个可循环的小城镇海绵系统,减少排水系统压力。首先,针对不同水环境灵活使用蓄水资源,具有良好水系绕村基础的乡镇,则以疏浚连通古水系、建设拦水坝为主,如英川镇在3.8公顷的重点整治范围内,通过拆除原有混凝土硬质水渠,代之以可渗透的生态卵石水渠,将古水渠从1.4公里延长至2公里,有些水渠甚至延伸至村中老宅内部,毛细血管般的古水渠既可用于村民一般水洗需求,又是极其重要的消防水源;而拦水坝区域的蓄水则可用于村民的农作物灌溉,同时打造成为不可或缺的水系景观元素。其次,针对缺少古水系绕村的乡镇,则合理设置雨水收集装置,将所收集的雨水用于非饮用水洗需求,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通过上述雨水多点渗透、源头分散、就地消纳和利用等措施,最大限度利用自然方法,增加雨水自然渗透能力,减少农村排水系统压力,解决小城镇“踏浪看海”“逢雨必涝”的顽疾。

来源:中国景宁新闻网 作者:毛克明 叶伟 编辑:徐悄峥

相关文章

    景宁畲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3号 浙ICP备10054091号

    中文网址:景宁新闻网 地址:人民中路9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投诉电话:0578-5087699 mail:zgjnxw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