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风采 | 畲乡旅游 | 民生在线 | 景宁教育 | 人文畲乡 | 《畲乡报》 | 景宁微博
专题专栏 | 部门纵横 | 企业在线 | 法制在线 | 生活资讯 | 读图时代 | 便民公告 | 问政直通车 | 景宁网视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民生在线  >  社会广角

畲乡乡村掀起“绿色革命”

/jnnews/ 中国景宁新闻网 2018年1月5日 11:09 

  45个村一年发了4549个垃圾桶

  中国景宁新闻网讯  每天,家住郑坑乡吴布村的钟寿清习惯性地把家里的垃圾,分别扔进绿色的厨余垃圾桶和黑色的其他垃圾桶,动作十分娴熟。小小的垃圾桶,正在渐渐改变着郑坑乡村民们的卫生习惯,以这些垃圾桶为标志,掀起了乡村的“绿色革命”。

  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之一,垃圾分类事关民生。2016年,我县分别在东坑镇、大均乡、大漈乡、景南乡先行先试,取得了初步成效。在2017年,开始逐步推开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资源化综合利用工作,确保到2020年底前在全县各行政村实现垃圾分类处理全覆盖,初步形成“可回收垃圾统一收购、不可回垃圾统一焚烧”的农村垃圾处理和运行体系。

四次分类 破解垃圾围村顽疾

  基于我县特殊地理情况,地形复杂,乡镇村庄地势分散,资源分布不均衡,通过前期调研,遵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三化”处置要求,建立了生活垃圾“四分四定”处理系统,即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和定点投放、定时收集、定车运输、定位处理。

  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山区农村的“四分法”操作办法,农户按“烂与不烂”先分,保洁人员再次捡分,运输人员第三次分类然后运输,末端处理时第四次分类,取得很好的成效,有效破解普通群众对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准确率”不高的难题,实现了从源头到终端的全程分类把控。

  为了激发村民的垃圾分类热情,县乡村三级联动,给每户村民分发小垃圾桶,并配备了围裙、手套等用品,并积极开展入户宣传,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据悉,2017年,全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总投资548.4万元,完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村45个,分发住户分类垃圾桶4549只,垃圾分类投放桶402只,垃圾分类宣传牌90个,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册4500余册。

因地制宜 垃圾减量更变宝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垃圾分类的目的是不仅仅为了减量,如何让垃圾产生更多的生态效益?成了我县推进农村垃圾分类思考的方向。

  “可腐烂的就地堆肥,用于还田增肥和制作环保酵素,不可腐烂的集中外运。”县农办干部严明介绍道,特别是农村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占一半以上,这部分垃圾采取不同工艺,经过科学的处理就可以还山还田当肥料。

  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关键在终端处理设施。但是,一座太阳能堆肥房成本数万元,一台快速成肥机动辄需数十万元,对于基层农村而言,资金是不小的压力。我县积极争取省财政资金扶持,投入专项资金450万元,采购垃圾中转站终端设备,新建了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减量化试点站15个,一年估计能处理近11000吨的垃圾,处理后的垃圾主要用于制作砖和肥料。

建章立制 垃圾分类常态化

  为了让垃圾分类全面推开、落到实处,我县在初步推开的基础上,建章立制,力求垃圾分类常态化。

  一方面,与农户建立了垃圾分类处置责任制,在各农户门前张贴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承诺书;另一方面,与村两委干部建立了网格化管理(分片包干)制度,充分发挥干部监督引领作用。

  此外,全县还建立了环境卫生红黑榜制度,带动农户垃圾分类保洁的自觉性;健全村规民约,把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加强村民自律。

  水清岸复绿,城乡景色新。伴随着“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六边三化三美”“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的推进,垃圾分类已经让景宁的农村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相信,不久的将来,这场绿色革命将席卷整个畲乡,助推乡村实现美丽振兴。

来源:中国景宁新闻网 作者:雷淑君 编辑:夏莉

相关文章

    景宁畲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3号 浙ICP备10054091号

    中文网址:景宁新闻网 地址:人民中路9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投诉电话:0578-5087699 mail:zgjnxw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