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风采 | 畲乡旅游 | 民生在线 | 景宁教育 | 人文畲乡 | 《畲乡报》 | 景宁微博
专题专栏 | 部门纵横 | 企业在线 | 法制在线 | 生活资讯 | 读图时代 | 便民公告 | 问政直通车 | 景宁网视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民生在线  >  社会广角

一家四代参军,畲家“忠勇”精神代代传……

/jnnews/ 景宁新闻网 2019年7月26日 09:45 

在景宁畲族自治县东坑镇大张坑村,雷伟华一家四代都参军,一家四代都有党员,体现了新中国解放、援越抗美、和平年代三个时期爱国爱党、舍生忘死的畲家“忠勇”精神。在优良家风熏陶下的红色畲寨里,雷伟华一家四代激情燃烧的红色“家史”,让人肃然起敬。

 雷伟华一家四代都参军,四代都有共产党员。

  一家四代都参军,四代都有党员

  “我的曾祖父雷景三,组建了景宁第一支畲族民兵连,1949年5月12日,他带着祖父配合游击队解放景宁县城。

  “1957年,我的祖父雷宗庆应邀参加全国劳动模范大会,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我的父亲雷玉荣当了9年兵,1966年参加援越抗美。他在部队里入了党,1968年退伍。

  “我叫雷伟华,当了5年兵。1998年,为了抢抗洪第一批名额,火线入党……”

  7月12日,记者来到景宁畲族自治县东坑镇大张坑村,该村村民雷伟华向记者讲述起他家激情燃烧的红色“家史”。

  据介绍,上个世纪前半叶,景宁畲汉人民长期以来深受统治阶级残酷压迫和剥削,要求翻身解放的愿望非常强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他们带来了希望。

  1930年9月,红十三军第一团到景宁梅歧、东坑一带活动,他们在畲汉人民中进行宣传教育,培育积极分子,建立基层党组织,播下了革命的火种。1935年4月,红军挺进师到景宁开展革命斗争,广泛发动与组织群众。不久,革命的春风吹到了大张坑村。1942年,在党的地下工作者引导下,雷景三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他组建了一支村级民兵连,安排民兵站岗放哨、破坏敌人电讯设施、配合游击队摧毁梅岐炮台、追击敌军和土匪等。

  “民兵连成立之初,上级发了三竿枪和三发子弹。民兵舍不得用。打敌军、土匪,用的全都是自制土铳。”热心村革命史的退休干部雷启勋介绍说。

  1949年5月12日,雷景三带着儿子雷宗庆等民兵,扛着土铳支援解放景宁县城。1950年,带领村民兵连配合部队歼灭土匪,丽水军分区奖励“剿匪模范民兵队”锦旗一面。

  革命胜利后,雷景三历任村党支部书记、乡总支书记、乡长等职,1951年8月,中央邀请他去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和全国民兵模范代表大会,当通知送到家里时,已重病不起,数月后逝世。

  父亲的遗憾,雷宗庆帮忙完成了。

  雷宗庆14岁起跟着父亲参加地下工作,1946年入党。打敌人碉堡、参加解放景宁县城、剿匪等,革命活动一件没有拉下。

  革命胜利后,他积极参加“冬学”扫盲和生产劳动,历任县人大代表、大队书记等职,由于表现突出,1957年, 应邀参加全国劳动模范大会,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雷伟华向记者介绍曾祖父的革命事迹。

 为国赴死,“忠勇”精神代代传

  畲族是个忠勇的民族。相传,畲族始祖在战斗中建立奇功,被敇封为“忠勇王”,后又加封“护国王”。 

  在封建社会里,畲族人民受压迫深、生活苦、反抗性强,历练出光荣的革命传统,铸造了极致的“忠勇”精神,“忠”和“勇”也因此成为畲民引以为豪的人生价值取向。纵观畲族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充满“忠勇”精神的编年史,特别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畲族人民始终跟随党的脚步,浴血奋战,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铸就了令人敬仰的“忠勇”精神。

  在红色畲寨大张坑村的村头,矗立着畲族革命历史展览馆。展览馆的墙面上,写着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话:“畲族有很好的革命传统,在整个大革命时期,畲族没有出过一个叛徒,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无独有偶。革命先烈叶飞将军也说过,畲族人民有两个特点:第一,最保守秘密,对党很忠实;第二,最团结。

时至今日,“忠勇”精神仍然影响和熏陶着一代代畲家人。

  雷宗庆在大张坑做了一辈子农民,两年前以94岁高龄去世。“在世的时候,爷爷总是教育爸爸和我,‘跟着共产党有奔头。以后不管做什么,不要忘了爱国爱党,时刻要听党话、跟党走’。”雷伟华回忆说,“爷爷即便90多岁了,还坚持参加村里的党员活动和学习。”

  在雷宗庆的熏陶下,雷伟华的父亲雷玉荣1959年入伍,1965年参加了援越抗美,从警卫员成长为勇敢的战斗员。他在部队光荣地入了党,还获得了越方签发的嘉奖证书。

  1968年,雷玉荣退伍,回家后务农至今。这个今年81岁的老农,鲜少在外人和家人面前提起战场上的腥风血雨,却一直默默地用行动传承着“忠勇”精神。

  1996年,21岁的雷伟华入伍,是原成都军区桥梁连的一名工兵。在部队里,他除了训练和本职工作,一有空,就为连里扫地、擦车,因此,大家都叫他“小雷锋”。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洪灾,雷伟华所在四川崇州也发生了灾情,部队接到了抗洪的命令。 

  听说第一批去抗洪的官兵,都是共产党员。为了能加入第一批的抗洪队伍,雷伟华火速上交了入党申请书。

  记者问,抗洪随时有生命危险,为什么还要抢着去?

  雷伟华解释说:“ 这个时候不冲上去,什么时候冲?在大灾面前,根本没有怕死的思想余地。”

  就在他做好了上前线的准备时,突然传来消息,灾情解除。因此,他没能上过真正的“战场”。

  “没上过真正的‘战场’,是军人的遗憾,但只要老百姓安居乐业,也算实现了保家卫国的初心。”他如是说。

  不忘初心,“忠勇”精神有了新的时代内涵

  在部队5年,雷伟华年年优秀,3次获优秀士兵、1次获优秀班长,还获得1次个人三等功。2001年他退伍后,在家务农。

  在家乡的田野上,雷伟华不忘初心,还是那个永远的“小雷锋”和“老班长”。

  他学了畜牧兽医知识,于是在村里养殖生猪、黄牛等,用勤劳的双手一点点改善生活,“也希望摸索出一条带领留守村民致富的路子”。

  除此之外,他还担任村里的民兵连长,集训、扑灭山火……每一件上级布置的任务或应急事件,都冲在前面,认真完成,是村民和各级人武部门信任的“老班长”。

  今年7月10日,丽水市举办民兵岗位练兵大比武,雷伟华也参加了。在体能考核和打靶项目比试中,勇夺第一名和第三名的好成绩。“体能考核是3000米跑,我拼了命跑,幸好没丢脸。”

  景宁人武部军事科科长罗怀忠介绍,这次大比武,全市共有近200名民兵参加。雷伟华今年44岁,在所有的选手中,年纪偏大。

  “畲家子弟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最让人称道的,还是他们爱国爱党的‘忠勇’精神,这是他们的独特品质。我在雷伟华身上,看到了这些闪光点。”罗怀忠感慨地说。

  进入新世纪,“忠勇”精神有了新的时代内涵。

  雷伟华回忆说,爷爷雷宗庆生前有个神秘的抽屉,常年上锁。他去世后,家人打开一看,才知道是一些证书和他手写的日记等。

  2017年,雷宗庆去世后,在镇政府的帮助下,他在家里的堂屋里设置了“忠勇堂”,陈列着一些体现雷家四代“忠勇”精神的文字、图片和奖状等。

  进入三伏,东坑镇满山苍翠,由于海拔高,早晚清凉。也因此,这段时间是东坑的旅游旺季。

  “忠勇堂”和畲族革命历史展览馆相邻。只要在家,雷伟华就当起义务讲解员,带游客参观学习展览馆和“忠勇堂”,让“忠勇”精神广为传播、深入人心。

  雷伟华的儿子雷畅翔今年12岁,长得虎头虎脑。

  长期在爱国爱党的“忠勇”精神和优良家风熏陶下,他有了人生第一个梦想。他偷偷地告诉记者,“长大了,我也想去当兵,做最可爱的人。”

  看来,在大张坑村雷家,“忠勇”精神还会有新的故事。

来源:景宁新闻网 作者:记者:雷晓燕 通讯员:吴卫萍 叶雯缤 实习生 胡洋 编辑:夏莉

相关文章

    景宁畲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3号 浙ICP备10054091号

    中文网址:景宁新闻网 地址:人民中路9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投诉电话:0578-5087699 mail:zgjnxw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