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风采 | 畲乡旅游 | 民生在线 | 景宁教育 | 人文畲乡 | 《畲乡报》 | 景宁微博
专题专栏 | 部门纵横 | 企业在线 | 法制在线 | 生活资讯 | 读图时代 | 便民公告 | 问政直通车 | 景宁网视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民生在线  >  社会广角

在敕木山邂逅“希望”和“幸福”

/jnnews/ 景宁新闻网 2019年11月14日 09:08 

  敕木山位于景宁县城东南十里,高接云霄。

  大山两边,散落着十座畲族村落,一条新开的环山公路,把这十座畲寨串联在一起,像一条彩色的珠链,挂在敕木山的胸前。

  关于敕木山,对于景宁老百姓而言,意义非凡。这是众多畲族老百姓生活的重要栖息地;这是一个对外展示畲族文化的形象窗口;这还是居住在县城里的老百姓闲暇时就去走一走的休闲胜地。

  当然,对于畲乡而言,敕木山不止是一座山,它更是畲乡人民波澜壮阔奋斗史最好的见证。这一次,在敕木山的两边,我听到了许多感人肺腑的奋斗故事,也看到了“希望”和“幸福”的样子。

(张光林摄)

  大张坑村:“忠勇”是这里的气质

  这两年,大张坑有点“红”。这个深藏于敕木山南麓海拔600多米的小山村,因为一条新建的环敕木山公路,由远山变近郊,交通区位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由此,拥有着绝佳生态景致,以及深厚红色底蕴的大张坑村,吸引着不少人到此观光旅游。

  “忠勇”是这里的气质。曾经,大张坑村有一支畲族民兵队,在革命战争中屡建奇功,并在攻打梅岐碉堡、景宁县城解放等立下了汗马功劳。新中国成立之后,“忠勇”精神的传承,让大张坑凝聚成了一个奋发向上的“团结村”。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民兵队长雷日连带着大张坑村民奔向美好生活,通过全村的共同努力,在随后的二三十年的时间里,大张坑村不仅拥有了500亩茶山,还拥有了专为本村村民服务的木头加工作坊、碾米坊,还建起了大会堂。更令人称奇的是,大张坑居然在离村庄不远的北溪河上建起了一个小水电站,每天能发两三个小时的电,让大张坑村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通电村。

  再往后,随着人口的流失,受限于交通闭塞,大山的阻隔拖延了大张坑村的发展进程。但是,“忠勇”“团结”的气质并没有湮灭。在大张坑村,听村干部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在大张坑村当村干部真省心,从来没有出过一次政策处理纠纷”。2010年,村里进行道路改造,村民雷启龙家门口有十几平米地,因长期被其他村民用作公共用地,导致村干部误以为这是集体用地,直到去年偶然才得知那块地竟归雷启龙所有。村干部觉得很不好意思,忙跟雷启龙道歉。雷启龙摆摆手说,“不打紧,既然村里用得到,那就用吧。”

  正是依靠着这股强大的精神力量,这十多年来,大张坑村上下齐心协力做了不少事。2010年以来,大张坑村先后发展了白茶、光伏发电产业;得益于村里丰厚的红色资源,村集体还将原先的人民大会堂进行了承包,由投资人开设了研学基地和农家乐;今年,大张坑村畲族革命历史展览馆开馆,来大张坑村的人越来越多了。“得益于‘红’+‘绿’,来村里的游客络绎不绝,有时一天就要接待上百人。”原大张坑村党支部书记柳晓红说,今年以来,大张坑村累计接待5000余人次,带动经济增收50万余元。

  东弄村:一个畲族村的新变化

  在离县城不远的景宁畲族特色小区(金山垟),今年82岁的蓝余根刚搬迁至宽敞的新房子里,他激动地说,“我爸爸乔迁金山垟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曾经,在金山垟这块地上,蓝余根家有两三亩耕地。东弄村位于敕木山海拔500余米处,距县城7公里。老村的民居依山而建、坐北朝南,虽然风景如画,但是冬天时常晒不到太阳,气候寒冷。于是,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蓝余根的父亲就萌生了乔迁地势平坦、光照条件更好的金山垟的想法。只是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

  2016年,得益于景宁县畲族特色小区(金山垟)项目开工建设,东弄村110户村民成为了这个项目最大的受益者。“现在搬下来了,不仅天天能晒到太阳,而且房子又大又干净,车子直接就能开进地下车库。”蓝余根高兴地说。

  更让蓝余根高兴的是,在离金山垟不远的东弄村山坡上,一个“畲家田园综合体”自去年初步建成后开业以来,便收获了不少人气,前来参观、考察的人络绎不绝,许多上海、杭州等地的游客也慕名而至。

  2017年10月,东弄村迎来了省财政厅、环敕木山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等工作人员一行。在景宁走访了数十个畲族村庄后,他们最终选择了具有完整村落形态、传统生活风貌的东弄村,开展省级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创建试点,投资3.5亿元,建成集民族风情、农耕文化和现代产业为一体的畲家特色田园。

  “有了这个‘田园综合体’,我们东弄村老百姓的生活像是换了番模样。”东弄村党支部书记蓝国欣说。这不,最近这两年,村里发生了很多的新鲜事:48岁的村民蓝建英买来布匹,重拾起刺绣手艺,准备在老村开一家畲族服饰制作工坊;原本以香菇种植为生的村民蓝小华正与村里商议,希望将简易菇棚改造为钢结构、自动化大棚,吸引游客采摘、体验;在杭州从事设计工作的年轻村民雷晶也回到了东弄村,入驻畲寨茶寮,创立了工作室,为景宁惠明茶设计、开发新产品……

来源:畲乡报 作者:吴卫萍 编辑:吴晔

相关文章

    景宁畲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3号 浙ICP备10054091号

    中文网址:景宁新闻网 地址:人民中路9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投诉电话:0578-5087699 mail:zgjnxw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