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  社会新闻 > 正文

景宁金仙寺不得不说的民间传说

2020-06-23 10:11 来源: 中国畲乡新闻客户端


  在景宁县城西,有许多街巷都跟“金仙”两字有关。据说,在很久以前那里有座金仙寺。说起金仙寺民间还有一段传说。
  早在六朝南梁的时候,有一个叫包驮的人,为躲避战乱,从江苏丹阳迁居到景宁县城城西。那时候,景宁县城城西还是一片荒芜。包驮在这里开荒种地,建屋造房,生儿育女,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包驮有两个儿子,第二个儿子叫包八儿,包八儿也有一个字,叫包希騧(gua,第一声)。这个包八儿却是一个信佛的人,平时喜欢清静、乐善好施。在唐朝贞观元年春天(也就是公元627年春天),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这个包八儿常常听到有钟鼓梵音从空中传来,这些声音有时远有时近,他一开始觉得很奇怪,后来想想,认为这是有高僧执锡杖飞空从这里经过的征兆,于是更加虔心敬佛并写下文字,立誓要施募佛缘。过了不久,果然有个和尚上门来化缘,想要包八儿居住的房屋建造寺庙。包八儿大发慈悲,竟然把房屋捐给了和尚,自己搬到了黛湖岭半岭那个地方居住。
  但是,这个和尚住了一段时间却走了,这一走竟然没了音讯。
  一直等到秋天,还不见和尚回来,在九月十六日这一天,包八儿就着手把老屋改为庵,叫金锡庵。包八儿想,自己父亲包驮的坟墓就在这庵的旁边,如果把家庙也建在这里,既可以当寺庵,又可以作墓庵,这多好啊。于是又将自己家一百八十四亩田产和附近的园地山场都捐给了庵里,招募和尚在这里修持,一方面敬佛修行,一方面祭奉先父。
  斗转星移,转眼又三百七十多年过去了,已到了宋咸平元年,也就是公元998年,包家人发起倡议,决定将金锡庵改建为金仙寺。由庵改寺,规模要扩大很多,自然要有许多上好的木料。
  这木料哪里来?据说,有一天忽然下起了大雨,鹤溪河水暴涨,从上游漂来几十根巨大的枯木,这些枯木木质坚硬,里面纹理奇特。用这些木料修建金仙寺,拼接殿里的神龛,那些纹理竟然自成罗汉霞纹,惟妙惟肖。
  那时,金仙寺的规模很壮观。大殿有三进,前进为金刚罗汉,中进供奉如来佛,后进为观音佛。除大殿外,右边还有廊屋、官厅,左边有厨房、禅房。
  到了元延祐元年(也就是公元1314年),还在金仙寺旁边修建了浮图塔,这浮图塔塔身七层,中间是空的,每层里面铺着木板,有楼梯旋转而上,最上面有一个万斤重的铁顶。
  从此,这里晨钟暮鼓,念佛诵经,祈求国泰民安,历经千年,几经修缮,香火不绝。
  世事变迁,繁花烟云。到了清朝同治十一年(也就是1872年),一场大火烧了那座浮图塔,铁顶掉在地上,只剩塔身。光绪之后,金仙寺的殿宇也倒掉了,只剩下几处断墙。建国后,大炼钢铁时,那个铁顶也被炼成了钢铁了。
  现如今,金仙寺一带已建起了金农小区等高楼大厦,呈现出一派现代城市的繁华景象。

周树根搜集整理


来源:景宁畲族风情省级旅游度假区 



标签:

责任编辑: 吴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