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  社会新闻 > 正文

景宁:把全面小康写在绿水青山上(三)

2020-10-13 09:40 来源: 记者:徐丽雅


金秋时节,奔走在畲乡景宁的大地上,处处迸发着干群齐心,合力向前,洋溢着脱贫致富,共圆千年小康梦想的喜悦。摊开绿水青山画卷,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一个个数据不断“数说”着景宁发展的日新月异,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书写着景宁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答卷。

轰响引擎

提升聚变新动能

“就业是富民之基。”景宁把提高“新市民”就业率作为主攻方向,持续增加制造技能岗位,创造出越来越多“金饭碗”“银饭碗”。

从记事起,澄照乡就是姜青峰努力想离开的地方。尽管澄照乡距县城不到10公里,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里“资源相对匮乏,经济总体偏落后,生活越过越穷,没有奔头”。

2002年,25岁的姜青峰迫不及待地离开家乡,奔向更加富庶的城市寻求新生活。“连我自己也没想到,18年后,我又回来了。”吸引姜青峰返乡的原因,是“离家不远处,建起了一个‘看得到希望’的民族创业园”。

民族创业园的前身,叫“农民创业园”,是浙江省低丘缓坡综合开发的重点项目,规划用地总面积349公顷,分三期建设。起初,平整出这块土地,主要是为大搬快聚提供平台保障。自2011年投入建设以来,至今已平整基础设施场地3000多亩,建起了826直安置房、303套公寓楼,安置了澄照乡本地及英川、雁溪、大均等各乡镇的群众973户3704人。

2019年,得益于全国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发展试点工作的启动,可囊括10余家上下游企业、提供3000个就业岗位的宇海幼教木玩产业园项目,在民族创业园顺利落地。

去年底,宇海幼教木玩产业园一期投产,200多个澄照人改变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44岁的姜青峰和妻子成了“工薪族”——每天上午7时30分到工厂上班,下午5时30分下班,上下班骑车只要5分钟。

设计时尚的公寓安置房、装饰一新的学校、四通八达的马路、标准化厂房……在海拔500米之上、群山环绕的低丘缓坡,一个现代感十足的“新城”已初现轮廓。在“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上,景宁正向着“为全国民族地区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经验”的目标稳健迈进,步履不停。

言必信,行必果。习近平总书记曾对景宁提出“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要求。3年前,景宁在全县范围启动了“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创新实干大赶考,21个乡镇(街道)、85个部门、260个村社作为“考生”,年初晒出年度目标,年末对完成情况进行总结陈述,并在全年接受动态监测和督促点评。

这逼着干部们不得不“跳起来摘桃子”,主动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找标杆、比赶超。今年年初的陈述会议上,鹤溪街道计划努力创成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样板,打造省级民族乡村振兴标杆;县教育局表示要争取创成“浙江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全国民族教育智能教育实验区”……

“大赶考”凝聚了比学赶超的精气神,推动了景宁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为景宁全面发力打造全国民族区域制度优越性展示的“重要窗口”筑牢了坚实的基层基础。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在创新实干的“大赶考”中,景宁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景宁在全国120个民族自治县(旗)的综合实力排名,从2005年的28位,跃居到如今第6位。近年来,景宁成功打造了国家卫生县城、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中国茶业百强县、省示范文明县城、省4A级景区城等一系列金名片。2019年,景宁获批成为全国唯一的民族地区城乡融合改革创新发展国家级试点,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标签:

责任编辑: 吴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