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绩观是指党员干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对待政绩的态度和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事业的成败。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要围绕党的初心使命,走好群众路线,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效,实现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信访工作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作为信访干部,正确的政绩观对推动信访工作有效开展和解决社会矛盾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正确的政绩观。

第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前提是要讲党性、讲政治。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政绩观才能不出偏差。讲党性、讲政治就应该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信访干部,我的首要任务是解决人民群众的信访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因此,我要坚守“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原则,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以《信访工作条例》为遵循,带头学习、带头宣传、带头落实,进一步解决好新时期信访工作的责任、感情、作风、能力、创新等问题,更好地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要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时刻审视上级的安排部署落实了没有,是否做到上级有部署、信访见行动;时刻审视上级交办的事项完成了没有,是否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时刻审视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解决了没有,是否做到合理的诉求解决到位、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的困难帮扶救助到位、违法的行为依法处理到位。

第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关键是要重实干、强担当。政绩观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和宣传上,应该更注重实际行动和实际成效。作为信访干部,要通过切实解决问题、改善民生、获得群众满意来体现自己的政绩。化解是最好的稳定。当面对各种信访问题时,要想方设法在常理上求解、在政策上求解、在法律上求解、在情感上求解;要以助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安居乐业为要,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消除一批容易引发群众性事件的矛盾纠纷及苗头隐患,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化解一批长期累积的重信重访问题。在推进问题化解的同时,还要推进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初信初访问题办理机制、信访积案协调化解机制、信访问题暖心回访机制等长效机制的建立,通过完善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实现信访矛盾纠纷“事结心了人和”。

第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底线是要守廉洁、树正气。政绩观不能仅仅关注工作成果,而忽视了廉洁从政和诚信为民的重要性。信访工作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诉求。作为信访干部,要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确保信访工作中的公正、透明和高效,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心想事干事成事,多一些“真功实招”,少一些“花拳秀腿”;要加强对信访工作的监督,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加强对干部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权力不被滥用,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树立良好的信访干部形象。

作为信访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融入到信访工作的方方面面,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履行“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政治责任。只有在这样的政绩观指导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推动信访工作有效开展,为社会稳定和谐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