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  社会新闻 > 正文

景宁:把全面小康写在绿水青山上(一)

2020-10-11 10:37 来源: 记者:徐丽雅


金秋时节,奔走在畲乡景宁的大地上,处处迸发着干群齐心,合力向前,洋溢着脱贫致富,共圆千年小康梦想的喜悦。摊开绿水青山画卷,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一个个数据不断“数说”着景宁发展的日新月异,一张一张幸福的笑脸,书写着景宁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答卷。

 调高标尺 

 要全面更要“高水平”

“割完稻谷,就可以‘尝新’啦!”秋日的郑坑乡,漫山遍野层林尽染,在全乡近3000亩的稻田里,村民们正忙着收割稻谷。

“好生态种出好稻米。”张坑下村村民李茂悟是村里的种植大户,这几年,他实实在在得到了“好生态”带来的“好钱景”。他介绍说:“郑坑出产的生态大米可以卖到每公斤12元,即便如此,仍然成了抢手货,许多来自永康、云和等地的客商慕名而来,在田间收购稻米,郑坑稻米不出田头,就卖脱销了。”

郑坑乡共有4个行政村,其中3个都是畲族村,全乡1209户3368人中,畲族人口有1448人,占比高达43%,常住在家的人口较多。“安土重迁的畲族人更愿意在家乡的土地上生活。”郑坑乡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郑坑乡因地制宜,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畲族文化特色,逐步形成了以民族和生态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格局。”

擦亮“生态”“民族”两张金名片

是畲乡人摸索出来的小康之路

2019年,景宁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014元和20005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4.8倍和6.5倍。通过保护生态和民族文化,景宁走上了绿色发展、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景宁,作为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增进民族团结上走在全国民族自治县前列。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指引下,景宁人更加意识到美好的环境也是生产力。如今,好山好水好空气释放出后发优势,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美丽经济”渐成模样,为全国民族自治县绿色发展提供了“景宁样本”和“景宁元素”。

小康实不实在,老乡说了算

大均乡的“民族书屋”,两层的小楼,二楼是书屋,屋内书香四溢,窗外山峦苍翠;一楼是众创空间,汇集了当地的优质农产品、特色文创等,游客在此流连,还有畲族姑娘在此直播带货。今年以来,“民族书屋”已举办了30场次的直播,销售农特产伴手礼、花卉盆栽等共150多万元。此外,大均乡还引进了伏叶花卉产业园、畲画馆等一批生态旅游项目。村民吴丽娟在大均古街上开了一家农家乐,她说:“咱靠山吃山,这些年游客越来越多,我们的收入节节高,全村家家年收入够买一台小轿车。”

“民族和生态成就了今天的大均,也鞭策着我们,小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大均村党支部书记王光泉说。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县工作会议上,“决胜全面小康,关键是解决好高水平问题。坚持‘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的底线和‘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线,结合在疫情防控中发现的问题,集中力量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以优异成绩、过硬质量夺取收官战的全面胜利。”市委常委、县委书记陈重对景宁决胜全面小康提出了更高要求,筑牢畲乡干群奋发进取的攻坚信心。



标签:

责任编辑: 吴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