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  时事热点 > 正文

炉火在希望就在 沈姐的共享厨房里满是善意与爱心

2021-08-26 10:15 来源: 钱江晚报

沈姐给最困难的病人加餐

前情提要

沈姐的爱心厨房并不难找。丽水市莲都区括苍路,一进括苍小区的大门,大大小小的指示牌指明了方向。

一幢住宅与小区围墙的夹缝间,被彩钢瓦遮出一片二十余平米的空间。靠房子的墙边是不锈钢灶台、油烟机和水槽,一字排开四个灶眼……

这里离丽水市中心医院仅一个路口,离丽水市人民医院约1公里。区位优势加上口口相传,这方小小的免费共享厨房成了病患和病属们的乐土。从今年2月开办至今,厨房已经服务近4000人次,也花掉了沈姐数万元积蓄——不收病人一分钱……

出场人物

沈香㜭(dāng):53岁,沈姐爱心共享厨房主理人。

患者和家属:被沈姐帮助的人,同时,他们会自觉仔细维护好厨房的清洁。

全国网友:听说沈姐的故事后,他们被深深打动,打算也要做点什么。

助力企业:阿里巴巴给沈姐颁发奖金。

益海嘉里、鼎香餐饮、“素椒酱”联系钱报,表示要捐赠餐饮耗材。

……

上周三,记者循着网上的信息赶赴丽水,见到沈姐。昨天,她在微信上告诉记者,“天天在厨房烧的人,这几天走掉了3个,我发你照片的那个也过世了。”

那是曾在报道中提到过的四川来的吕女士。原本在深圳打工的丈夫查出淋巴瘤,在广东多地都医治过,后来听说温医大有位教授在丽水人医有个点,尝试一种CART新疗法,又辗转来到丽水,治疗了8个多月。采访中,除了感激沈姐的善举,她也曾满怀信心地对记者说,连医生都感叹丈夫的求生意志坚强,体表的肿瘤已经消解得差不多,还剩腹部大的一个。没想到不到一周,竟是阴阳永隔。

“我听到真是很难过。前两个月我还和志愿者去看过他,他还吃了我带去的桃子。他说,这里技术很好,各种指标都在好转,结果这样又走掉了,想想真是……”沈香说,厨房她想去又怕去,很想天天见到那些熟悉的身影,又怕看到一些人突然消失,十天半月不再出现,“他们来,说明那个人还活着;不来了,但愿他们是康复出院了。”

这几天沈姐一直陆续收到寄给她的各种物品。有人一口气寄了20箱、200斤食用油,“还是非转基因的,很高级,我都没见过”;有人寄给她大米,还有搭配好的八宝粥原料。有位读者说要给她送一套炊具,但坚决不让透露姓名;网名“月之银”的女士决定每个月寄一些米和油:“只要沈姐的厨房还开着,我都会寄的。”

还有一位四川的网友,看到钱报的报道后,搜到沈姐的抖音号,联系上了她,“他一再问我需要什么东西,我说不用,我这边已经挺多了。他说一定要尽点力,不然过意不去,我后来只好说,你寄一桶油吧。”

大家都为沈姐的爱心和善举而感动。

有的读者说,因为淋过雨,所以想给别人撑把伞;有的读者说,医学不能解除所有的病痛,厨房却温暖了无数的心灵;有的说,自己就在丽水莲都区,抽空一定要去找找这个厨房,哪怕帮点小忙;还有的说,希望所有的人不必经历这种病痛,也希望社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善意,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声加油。

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也联合钱江晚报·小时新闻,为沈香颁发天天正能量特别奖及两万元奖励,向她致以深深的敬意。

沈香没读过太多书,在采访中她曾以质朴的语言对记者说过,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只是想在老了之后回首往昔,觉得自己这一生帮助过一些人,也就不算白过了。

大伙的善意和鼓励让沈姐动容。她特地给记者发来一段话,作为她给大家的答谢:“大家好,我是沈姐,看到了你们的留言,感动到我流眼泪了。谢谢大家的支持和信任,我只是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有了大家的支持厨房会越来越好,帮助到更多病人和家属。” 

为什么爱心厨房免费?为什么她不想接受捐赠?

沈姐的想法朴素而善良——

大家都不容易

以后有困难,再请你们捐

“你办爱心厨房,家里人怎么想的?”记者问过沈香。

沈姐说,老公的确问过她,如果以后维持厨房的开支超过了收入怎么办?

“我当时嘴硬,说绝不会,我会控制好的。后来来厨房的病属越来越多,心里真有点没底。但是慢慢地,社会上的好心人越来越多,又让我有了信心。这让我很感动,有时候想想,夜里都睡不着。”

做一面锦旗的钱,可以买几只鸽子给病人吃

厨房开办至今,不少病人家属、热心人士和企业,都想对沈姐的厨房给予一定资金捐助,但她都谢绝了。不少读者也觉得疑惑,有人寄钱为啥不收呢?不是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吗?

记者也有些直接地提出了这个问题:是否怕收了钱,有些事情说不清?

沈姐说不是,“我知道想捐钱的人,真是为了献一份爱心。但我也知道,大多数人都是挣一份工资,都不容易。我对他们说,现在我还能支撑,等我以后真的遇到困难了,再请你们捐不迟。他们也都理解我,说既然你这样坚持,我们就不打扰了。”

厨房坚持不收费,也是同样的原因。沈香说,两三块钱对一般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有重病人的家庭来说,花两三块钱做一次饭也是不小的负担。“我觉得对我自己来说,苦一点省一点没什么,对他们来说意义可能就不一样。”

有时候为了给最困难的病人免费加餐,她去买肉,摊主坚决不信她没收钱,没明着收,肯定用别的方式收;也有人怀疑她肯定从政府、从爱心企业得到了很多资助。“我没办法回答,越解释越假,干脆不解释了。其实也不用解释,别人有误解,我无所谓,去做就好了。如果太在意这些,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厨房开起来后,来的病属越来越多。有好心人帮厨房装上了油烟机,也有人给厨房寄东西,米面、调料、食用油,还有生姜、大蒜……有的患者出院回家,会寄来20个鸡蛋,或捎来沈姐喜欢吃的土豆片。这都让沈姐看了落泪。不少病属,用过爱心厨房后,都给沈姐送来锦旗,至今已经有9面。外地人不知道哪里去做锦旗,就向她打听。她实在推辞不过,从第五面之后,就跑去跟文印店的老板“串通”,病属们再来定做锦旗,店里不收他们钱,就当支持她的事业,“事后我再微信给店里转过去。”

“一面锦旗,便宜的50块,好点的要80块。他们可以买好几只鸽子给病人吃。”沈姐说。

病属用完厨房,总会收拾得干干净净

让沈姐难以忘怀的,还有来自病人和患者的感恩。她觉得,这些正遭受着不幸的人们,社会给了他们一点温暖,他们就会以加倍的努力来回报,生怕自己做得不够好,给她增添了负担。

“每次用完厨房,他们都会收拾得干干净净,垃圾也全部分类处理好,一点都不用提醒。我只是晚上去看一下,有些漏掉的地方再补一下。”沈香说,每个星期她会安排志愿者搞一下“大卫生”,主要是油烟机和墙壁上的油烟清理,其他像台面、水槽这些,都不用搞。

许多男病属说,知道她很难,如果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尽管开口,他们下午都有空。“当然哪怕真有事我也不能开这个口,但是他们的这份心,你能感受到。如果没有和他们近距离地接触过,是很难体会这些的。”

沈姐说,很多病人家属让她敬佩,觉得自己要向他们学习。

“有个女的,个子高高瘦瘦,挺漂亮的。老公48岁,白血病很多年,医生都劝她放弃吧,但是她还是每天来给他做饭,非常用心地烧。我看了很感慨,如果自己要做到她那么好,不知道能不能。”

有的病属,舍不得坐一块钱的公交车,每次往返菜场、厨房和医院都靠走路,但给病人烧菜一点都不含糊,一顿烧四五个,有肉有汤。“我开玩笑说,你们比我吃得都丰盛。

其实有时候病人也说不出想吃什么,家属们总想尽量让病人多吃一口,哪怕浪费了。”

还有一些病属,虽已中年,但显然没怎么下过厨,为了病人多吃一口饭,在厨房里互相学习、互相请教,跌跌撞撞地学着厨艺。

即使疾病让一个家庭困顿,但炉火在,希望就在

采访中,沈香㜭坦言,开这个爱心厨房,最初只是想给附近医院的白血病、恶性肿瘤病人家属,提供一个免费炖甲鱼汤、鸽子汤等滋补品的地方。“白血病人血小板都偏低,升血小板要吃这些补气血的。我想我虽然挣钱不多,这点能力还是有的。”

开了一两周之后,她发现病人和病属们的日常三餐同样也是个难题,于是干脆全部放开,一直开到了现在。一个月300多斤油,十多罐煤气,还有水电、米、调味料……每月维持厨房的开支至少得3500元,全靠她自己做来料加工和丈夫的收入支撑。

为了让化疗间隙回家休养的病人有个放被褥的地方,沈姐还在小区里租了个车库,“前两天一个龙泉的病人回家,对我说每次回家要转两次车,每次都大包小包很不方便,现在空手回去了,很感谢我。”

厨房免不了会有油烟、噪音,总有陌生人进出也干扰着小区的宁静。住在沈姐楼上的叶老师告诉记者,大家一直都挺支持沈姐,唯有前段时间疫情比较紧张的时候,有人在业主群里和她沟通过,后来也平静下来了。“毕竟大家多少也都经历过,医院里哪怕想给病人热个饭菜,都没地方去。她给有需求的人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这是很有意义的事。”

叶老师说,沈姐既是小区的业主,也是“主人”。多年来,她都在免费帮邻居们缝补,小区里的卫生问题、邻里龃龉、空调滴水……她知道了都会管一管。“就在个把月前,她还给我们做了件好事。”叶老师说,小区没有专门的快递柜,快递都堆在值班室边的桌子上,总是丢。“她后来搞了一个四层的货架,又在群里征得大家同意,在对面自费装了一个监控,后来丢快递的事就没有了。”

沈姐自己的生活,则过得很省。她说自己已经多年没买过衣服,穿的都是女儿留在家里的,“现在瘦了些,她的裤子也可以穿了。”

疾病会让一个家庭陷入困顿,但还有一份善意让我们能感受人间的温暖。炉火还在,希望就在。

爱心厨房里燃着的炉火也让我想起曾读过的一段话:平凡的人生中,生活的堆叠太多了,生命的迸发太少了。重要的和本质的,永远都不是做什么,而是以炉火的方式去生活……什么叫炉火的方式呢?简单说就是信,信就是生命。

我想沈姐应该就是这样的。

(原标题《她的故事吸引来更多善意:“只要厨房开着,我都会寄油和米!”一间共享厨房,爱的炉火不熄》,记者 鲍亚飞 何晟。编辑 徐婷)


标签:

责任编辑: 吴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