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  首页资讯 > 正文

喜看乡村共富路‖渤海村:一座“空心村”的美丽蝶变

2023-03-13 15:52 来源: 记者:梅雯欣

深冬时节,走进渤海镇渤海村,平坦整洁的街道两旁是一座座青瓦白墙的联排式房屋。“住得舒坦、在家就有收入、环境还好,现在村里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回望一眼自家的“小别墅”,村民雷花满脸自豪。

渤海村距离县城25公里,是一个库区移民复建村。长期以来,该村主导产业不明显,集体经济薄弱,村民缺乏经济来源,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这样一个“空心村”,是如何摇身一变,成为现在的“网红村”的?这得益于渤海村依托千峡湖优美的山水风光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大力实施“双招双引”工程,推进农旅融合,全面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农旅融合 铺就群众致富路


2022年12月,位于渤海村的四季果园生态农场里,150多亩的红心柚和春香橘柚迎来了采摘季,个个饱满的果实挂满枝头,压得果树弯了腰,果园内一派丰收的景象。

“今年春香蜜柚长得很好,一株结的果能卖到600多元,现在一百多株蜜柚都已经被上海、温州的顾客认领了,根本不够卖。”四季果园生态农场负责人雷晓峰乐呵呵地说,渤海村海拔低、气温高、冰冻少,非常适合柑橘类水果的栽培。

四季果园生态农场是渤海村借助“双招双引”东风,重点打造的集体经济项目之一,创建于2016年3月,是一家集水果种植、销售为一体的农场。据雷晓峰介绍,四季果园最初只种植柑橘类水果,近几年,随着经济效益的不断增加,夏黑、巨玫瑰等葡萄品种以及西瓜、草莓等各个季节的水果也得以引进。在保障品质的前提下,果园通过创新经营模式,以“线上认领、代客管护、现场采摘”等方式吸引各地消费者前来认领果树、体验采摘,大大拓宽了销售渠道。

“我们村集体以土地入股,流转土地给四季果园,每年可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近3万元。”渤海村党总支部书记吴景清介绍,“四季果园还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解决了部分低收入农户就业问题,平均能为他们增加3到4万元的年收入。”不仅如此,每到果实成熟季,现场采摘的模式吸引不少游客慕名来采摘,带动了周边民宿、农家乐的发展。

近年来,渤海村大力实施“新农人”“新农民”培育工程,通过“双招双引”和“两进两回”,引导乡贤、青年回农村,技术、资金进乡村。同样位于渤海村的景宁春霞家庭农场也是一家乡贤回归创办的农业企业,创办于2016年,主要种植覆盆子、桑葚等水果,覆盆子种植基地达100余亩,年产值100余万元。为了拓宽销路,延伸农产品附加价值,去年,农场还将覆盆子加工成酒,销往河北、天津等地,收获了不错的效益,光这一项的销售额就达到25万元。

此外,渤海村域内还有铁皮石斛、白茶等种植基地,农业产业“多点开花”带给人们富足和希望,“体验+采摘”的新模式,则让乡村迸发出崭新的活力。在渤海村,一条农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正越走越宽。



点水成“金” 谱写“渔村”振兴曲


渤海村位于风景秀丽、碧波荡漾的千峡湖畔,山水资源丰富。如何用好这一汪湖水,全力探索致富增收路径,是村两委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2020年,乡贤刘有看中渤海村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投资2000万元,在村里建起了千峡湾渤海生态园。先后完成全国垂钓体验赛事基地、滨湖长廊、旅游接待中心等项目建设,主要打造“水旅+渔旅”、亲子研学、山水康养、原生畲文化传承与提升等四大功能为一体的康养示范区。

生态园项目的落地,给渤海村带来了新的生机。自项目建设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各大中小型体育赛事10余场,开展水域救援培训活动10余场次,还陆续举办了帐篷露营节、婚纱摄影节等活动。每到旅游旺季,一批批游客来到渤海村划皮划艇、垂钓、烧烤、吃农家饭,欣赏千峡湖的秀丽风光。

客流量的增加,也带动了当地餐饮、民宿的收入,姐妹溪鱼馆是当地一家小有名气的店,每天一到饭点,就忙得不可开交。“自从村里建了生态园,这两年来游玩的客人明显增多,村子里一下有了人气,给我们这些农家乐业主也带来了可观收益!”姐妹溪鱼馆的业主叶卫仙说。

村民余晓忠在村口经营超市已有10年之久,也是乡村变化的见证者之一:“以前,来超市买东西的都是当地村民,客流量很少收入也不高,近几年游客多了,生意一年比一年好了。”

截至目前,千峡湾渤海生态园已带动当地老百姓用工1万余人次,带动村民农产品、餐饮、住宿及其他商业增收500余万元。

千峡茗居民宿项目是千峡湾渤海生态园项目的配套项目之一,位于渤海村创业大楼,有客房34间,同时还建有接待中心、土特产“景宁600”产品展示销售中心、共享休闲茶吧、配套茶餐厅以及畲族文化馆等公共空间。民宿的建成使用,不仅补齐了渤海村旅游接待能力短板,还成为了对外展示渤海人文美、生态美的形象窗口。

目前,千峡湾渤海生态园二期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建设中,预计于2023年中旬完成水上自行车、水上高尔夫等水上精品运动项目打造,“相信水上项目建设完成后,能吸引更多的人来我们村休闲旅游,给渤海村带来更大经济效益。”吴景清说。



景美业兴  小村庄变“大花园”


“这几年村容村貌变化太大了,一改以前脏乱差的面貌,道路平坦整洁,真是村庄变花园了。”吴景清于2012年来到渤海工作,提到这么多年来乡村环境变化,她感受颇深。

如今,行走在村庄间,俨然能够看到美丽乡村的模样:白墙黛瓦的楼房鳞次栉比,蜿蜒清澈的河道穿村而过,千峡湖畔的绿道美丽宽敞。然而,在渤海村村民的记忆里,几年前的村庄还是另外一番景象。“以前梅坑河道淤塞、河道两旁杂草丛生,大雨过后河水便满溢出来,既不干净,也不美观。”渤海村村民潘竹华回忆道。近年来,得益于“五水共治”和“污水零直排区”的创建,梅坑河道的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一条村民们习以为常的小臭河,经过长年的维护治理而变得“活色生香”。

同时,随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六边三化三美”等重点工作的推进,近几年,村内的泥墙碎瓦变身白墙黛瓦,杂草荒地变身梅林公园、滨湖栈道,渤海村摇身一变成为“家家有绿、户户有花”的“花园乡村”,形成了“春有花、夏有景、秋有果、冬有绿”的独特景色。

“近年来,通过环境整治、休闲驿站、滨湖绿道、亲水堰坝等项目建设,我们渤海村慢慢成了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美乡村’,远近闻名的滨湖村落。”吴景清介绍。

村庄变美了,致富路拓宽了,返乡创业的人也越来越多。当地一家名叫“渔舟唱晚”的民宿,因为环境干净整洁,餐食绿色卫生受到游客的欢迎。民宿负责人杜永群此前在义乌做生意,后来响应故乡召唤,回到渤海村开起了民宿,他说:“家乡山好水好空气好,村子也越来越美,回家创业有盼头。”也有不少长期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听闻家乡的喜人变化后纷纷返乡,在“家门口”找到了收入可观的工作。

如今在渤海村,“村庄变花园、房屋成民宿,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愿景正逐步实现,这座昔日的“空心村”正以蓬勃的姿态,带领着村民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标签:

责任编辑: 潘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