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  乡镇动态 > 鹤溪街道 > 正文

喜看乡村共富路‖双后岗村:畲汉团结共绘“新乡村图景”

2022-11-15 10:35 来源: 记者:徐丽雅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畲乡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农村产业发展活力迸发,如今的畲乡,田园里瓜果飘香,屋檐下花团锦簇,白墙黑瓦的村居掩映其间,构成了一幅幅新时代乡村美丽图景。这美景凝结着党政方针的正确指引、各级干部的奋斗实干,还有乡村群众的勤劳汗水,景宁融媒体中心推出“喜看乡村共富路”系列报道,讲述畲乡大地上乡村环境焕然一新、产业加速发展、群众安居乐业的生动实践,描绘畲乡群众奋力打造山区和民族地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的景宁篇章。

每个月月初,是鹤溪街道双后岗村村民雷春花最开心的日子,1992元失地保险金会如期打到她的银行卡上。“我是农民,却跟城里人一样每个月领‘工资’呢。”62岁的雷春花爽朗地笑起来。

在双后岗村,和雷春花一样每个月领“工资”的村民占了60%。从搬出大山的那天起,村民的日子就像驶入了快车道,一路向好。


搬出大山“拥抱”县城

畲汉融合安居致富

双后岗村位于景宁县城城南3公里,有村民400余人,其中畲族人口占79.9%,是典型的畲族村。畲民依山而居,或务农,或外出务工。

“全家老小八口人,挤在只有四间房的老屋里,来个客人还要去邻居家借住。”说起早年的住房环境,雷春花直摇头。

针对住房困难户多的现状,双后岗村把搬迁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途径,依靠“下山脱贫”“大搬快聚”等民生工程,引导村民搬出大山,“拥抱”县城。村里分别于2009年、2015年启动建设双后岗生态移民安置小区一期、二期,解决了85户人均住房面积不足15平方米的村民住房难题,惠及261人。

2011年,生态移民安置小区一期建成,13幢新房整齐划一。雷春花一家是第一批搬迁的农户之一。一直半的新房有近300平方米。乔迁的那天她喜极而泣,和女儿雷伟芬紧紧相拥。过了两年,雷春花因为景宁中学迁建工程土地征用享受到了失地保险的政策,每个月可以领到1400元,如今涨到了近2000元。

2019年,行政村调整后,双后岗村并入张村村。从此,畲汉融合的脚步进一步加快了。

“大搬快聚”搬出了新空间。近年来,双后岗区块陆续腾出土地150余亩,建起大大小小的安置点,先后安置了来自敕木山九重垟、惠明寺小坟山、鹤木岭等8个异地搬迁村的困难群众397户1217人,建起全县下山脱贫安置集聚区和示范区。

最近,新的一批搬迁安置报名和资格审查已经开始,已有13户村民报名。而已经住进新房的村民,有闲置房间的还租出去收租金。

安居有新屋,就医有医保。村民的日子过得很安心。“一年480元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费,我们畲族人只要出一半。”低保户蓝建东直夸政策好。他因病致贫,一年中经常需要住院,90%的医疗费用都能报销,这为他减轻了不小的负担。

在双后岗村,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脱贫保”“防贫保”三重保障为村民就医问题保驾护航。低收入农户还能获得“一个村干部+一个单位干部”的结对帮扶。

开商店,跑运输,在家门口的来料加工厂做工……如今的双后岗村,人人有事做,赚钱致富的路子也越来越宽了。

城乡融合产城一体

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元

“强村公司分红一年8万元左右,办公楼出租一年50多万元,850万元的村集体收入存银行定期,利息有20多万元,还有水电站分红、耕地流转种植……去年收入共105万元。”在村委会办公楼里,张村村党总支书记包文付给记者算起了村集体收入账。

坐在一旁的老书记雷茂龙很是感慨,“20年前,村集体不仅没收入,还负债,真得感谢大发展的好政策啊。”雷茂龙从1986年担任村干部,一直干到2010年卸任,村里的变化他最清楚不过。

山与城的连接始于2000年。景宁加大城市开发力度,位于城郊的双后岗村有了第一笔留地资金,成为全县最早一批富起来的村。

此后,双后岗村立足城关村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物业经济,“家产”日益丰厚。村里又整合村集体留地资金,入股强村公司,发展光伏、异地物业、旅游服务等联建项目,让存量资金产生增量价值。

得益于少数民族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村里陆续发展起规模化的惠明茶、食用菌、小商超、来料加工、农家乐等本土产业,带动畲民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

强村富民,村两委班子是领头人。早年村集体没钱的时候,老书记贴钱给村里搞建设。近些年,新班子成员打开思路谋出路,一方面多元化投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另一方面下大气力建设花园乡村,打造特色畲寨。

村两委干部以环敕木山民族特色村总体规划为核心,统筹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村庄节点改造、畲寨特色景观提升。道路拓宽、管网改造、饮用水达标提标、立面改造、景观提升、公厕新建等一批美丽工程相继实施。开展“美丽庭院”评比办靓美丽家园,创成省级卫生村、A级景区村和市级花园乡村……一个美丽的风情畲寨完成蝶变。

近年来,双后岗村所在的城南区块陆续引进幼儿园、小学、初高中全年龄层教育资源,建起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通公交班次,基本形成了农村20分钟公共服务圈、医疗卫生圈。2021年,双后岗所在的张村村,村民人均收入从2002年的2000元提高到3.65万元,增幅近18倍。

民族文化活态传承

畲汉共荣塑造新乡风


满目翠色,民舍隐隐,廊桥灵动,畲歌飞扬。

双后岗村保留了丰富的畲族民俗、歌舞、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村里有一位有名的老人叫蓝陈启,今年85岁,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也是响当当的“畲乡歌王”。她将畲族山歌唱出景宁,唱出浙江省,甚至唱到了国外。

每逢寒暑假,蓝陈启都很忙碌。景宁学校的学生们会上门来跟她学习畲歌和畲语。多年来,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全国各地慕名来学习的人也很多,蓝陈启也不记得究竟教了多少人了。而在家族中,蓝陈启的不少后人都成了熟练的畲歌传承者。孙媳妇雷汤菊自从嫁进门就一直跟着蓝陈启学习畲歌,如今已经是县里畲歌表演队的一员,时常演出展示畲族歌曲。

发挥民族特色优势,加强民族团结,让畲味更加浓郁,双后岗村在村庄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从未忘记这一点。一直以来,村里将民族因素和村域因素有机结合,致力于开创畲汉一家共繁荣共发展的新局面。

近年来,双后岗村致力于推动畲族文化遗产固态保护和活态传承,以传承人蓝陈启为代表,先后成立了“蓝大妈畲歌工作室”“雷贵契畲族彩带编织工作室”等畲文化传承培育、展示体验窗口,扶持民间文艺社团和业余文化队伍,鼓励村民组建畲族山歌队、禁毒山歌队、畲乡飘歌培训班,创作出《腾飞吧!畲乡!》《禁毒歌》《畲家年年农事忙》等作品。

在硬件上,双后岗村落实文化强基工程,文化阵地集聚工程,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以文化建设推动民族村工作实体化、大众化。修复和建设具有畲族特色的建筑1000余平方米,统筹少数民族资金200余万元,新建农村文化礼堂、文化广场、多功能运动场,构建了15分钟品质文体生活圈。

歌声悠扬,故事悠长。干部群众们都深信,属于双后岗村村民的共同富裕美好生活还在后头呢。





标签:

责任编辑: 潘思思